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与金普新区文化旅游事业服务中心在学院西区图书馆联合举办《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军队》主题展览。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体部署师生同上一堂“行走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战时期不断发展壮大、夺取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在薪火赓续中汲取奋进力量。

本次实践教学在六门思政课中全面展开,由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解,通过六大历史场景的沉浸式教学,以“党的领导”为主线,系统呈现四大战区(东北抗联→华北八路军→华中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的抗战脉络,结合满洲省委机关旧址图片、相关作战计划手稿等,强化历史代入感,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学生们在行走中学习,实现了从“单一听讲”到“主动思考”的转变。这种突破课堂边界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历史细节,实现了“史实浸润——情感共鸣——价值塑造”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有的学生自发总结出“三根红线”:军魂红线(党指挥枪)、精神红线(抗联精神)、方法红线(群众路线),这恰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红色基因代代传”相呼应。有的学生围绕“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青年一代如何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了对历史的理解,提升了理论认识的高度。有的学生结合九三阅兵撰写心得体会,深刻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次实践活动是我院思政课“1+4+N”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检验,是让思政教育更加“活”起来、“实”起来的再尝试。通过“可感知、可触摸、可共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解中悟、在行走中学,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本次“行走的爱国主义思政课”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政治动员令,第一时间把习近平总书记“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论断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学理表达。我们坚持以党史军史为经、以党的领导为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在“史实——情感——价值”螺旋上升的教学逻辑中,把“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敢于斗争”的革命品格熔铸为立德树人的内在尺度,深刻回答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命题。学院将以此为范式,持续把抗战胜利这部最鲜活、最硬核的“国史教科书”转化为新时代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用学术讲政治、用史实讲理论、用精神讲信仰,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坚定历史自信、发扬斗争精神,以挺膺担当的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捍卫红色江山。
展览中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试图向学生们描绘的不仅仅是平型关大捷的英勇、百团大战的壮烈,更是这支人民军队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精神内核。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思政教育绝非照本宣科的理论灌输,其生命力在于真实、在于触动、在于传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将这段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具象化地呈现给学生,远比抽象的说教更有力量。它让学生们看到,理想信念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爱国主义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担当。此次讲解经历是对我教学理念的一次升华。我将进一步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善于运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精神滋养,努力让思政课堂更加鲜活、更有温度。
参观《烽火抗战》主题展览,一幅幅海报、一段段文字让我心潮澎湃。从南昌起义奠基的军魂,到杨靖宇胃里的草根树皮;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到刘老庄82烈士的壮烈,人民军队的抗战史诗震撼人心。“党指挥枪”的原则贯穿始终,军民同心的场景令人动容。邓玉芬母子赴死、东江纵队秘密营救,无数英烈用热血铸就新的长城。展览让我懂得,抗战胜利是无数牺牲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铭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为强国强军贡献力量。
我很荣幸能做本次活动的讲解员。每一次讲解都让我万分激动。最触动我的是八路军战区的数据对比,同样的装备条件下,华北部队用“麻雀战”大大降低了伤亡人数。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思政课不是灌输理论,而是通过文物和数字引导我们认识历史规律。当我把“三根红线”整理成思维导图时,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说“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是结论,而是需要我们用专业能力去证明的命题。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好党的理论,坚定理论自信。
透过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凝练的文字,我仿佛触摸到了那段烽火岁月。先辈们在民族存亡之际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与我此刻接受的国防教育产生深刻共鸣。这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安宁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它激励我将军训中磨炼的意志力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中,继承先烈遗志,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